English

一支独特的抗洪大军

1998-10-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那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斗争期间,大量的观众被吸引到电视机面前,他们被广大军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和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感动得不能自已。这时,他们时常想到应当感谢众多的电视记者,正是这些新闻工作者担负起了时代的使命,准确、及时、连续地报道了前方的真实情况,因此,抗洪抢险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里边有新闻工作者的一份功劳。最近,中央电视台邀请了部分的电视工作者、抗洪抢险的解放军以及电视观众围聚一起,重温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李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这次对抗洪斗争的新闻报道方针是,对最危险的地段、最危险的险情突出报道,在最危险的险情中突出报道最动人的事迹和最动人的典型。同时报道要有层次和立体,让大家了解洪水的形势到底怎么样?整个长江流域的汛情水情是什么情况?还有如何防洪、逃生、防疫的知识性报道。我们的记者有的坚持两个多月,有的患上了血吸虫病,有的摔断了腿,但是他们显示了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他们对得起记者这份工作。

这次不同于像香港回归这样的大型报道,因为它是发散型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它会产生什么问题,它一切是未知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策划和信息系统,掌握所有一线的任何信息、险情、汛情、水情,了解国家防总对整个形势的判断和汛情通报,以及下一步采取什么办法,然后对各个方面进行判断,进行调度,提出要求,最后作后期编辑。这三条线组织得非常有序,连接很好,所以效果是比较好的。还有评论部的深度报道节目跟进也很快,所以这样使整个报道声势造起来了,而且比较全面。

方宏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沙市水位一达到45米,大家都知道就意味着分洪。这个时候党中央决定严防死守,坚决顶过去。第二天早上我们到堤上去看,解放军一个人挨着一个人在堤上躺了一夜,水就这么过去了。这让我再次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对抗困难、战胜困难的力量。分洪是个重要的新闻,但是不分洪意味着更多。所以我们动用直升飞机沿江走一下,看看经历了这么大的一次考验后,沿江大堤怎么样?沿江军民在干什么?我看到了非常壮烈的场面,非常感人的事情。作为一个记者,能有这样的机会,觉得非常骄傲,我们遇到的一点苦、一点累或一点危险,和解放军比,和前线军民比,是不值得说的。我们尽量做到的是,把最紧张、最需要拍摄的东西拍下来了,尽量把这些东西报道出来了,这样才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历史。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我觉得记者就像是一只只逆流而上的动物,当一般人都拚命逃离危险的地方时,记者们却拚命地往危险的地方去。我们是乘8月20日晚上8点的飞机去哈尔滨采访的,当我在领登机牌的时候,旁边一个去吉林采访的记者笑着对我说,哟,领去哈尔滨的登机牌的就只你一个人!后来上了飞机,发现机上人果然出奇的少。飞机到了哈尔滨,我看见从机场到市里头的那段路上也全积满了水。哈尔滨是我的家乡,我已回去过多少趟了,但没有一次有这样强烈的奔赴抗洪前线的紧张感受。我在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问,你总说那边没事,是不是安慰我们呢?其实后来我们确实看到,哈尔滨虽然早已超过1957年的水位,但通过抗洪军民的努力,水情并不像我们开始想象的这么可怕。

向培风(湖北电视台记者):8月1号晚上,湖北嘉鱼洲湾发生溃口,得知消息后,我们就往那个地方赶,找到了船,就往决口的地方划。凌晨五时左右,突然在我们的冲锋舟右前方发现一棵小树上有一个模糊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小孩,大家都不敢相信,已经八九个小时了,一个小孩还在那儿呆着。因为水流很急,冲锋舟往前冲的时候突然偏离方向,朝小女孩的背部冲去,非常危险,那个舵手马上一个90度的急转弯,差点把我们掀到水里。

蔡文祥(湖北电视台记者):当时向培风正扛着摄像机拍那个小女孩,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转舵的一瞬间,差一点把他摔到水里。我立刻就把机器拿过来,一直拍到小女孩被救起来,救起来以后,一向很少流泪的我哭了。因为当时的气温,白天是39度,小孩救下来之后,浑身都是冰凉的,两个手也僵硬的,她受伤了,她也知道我受伤了。实际我们救她那的个地方,后来才知道离那个决口地方不到1公里。应该说是最危险的一个地段,因为大堤内外水的落差大概有将近六七米。

观众:我是在《新闻联播》里第一次看到关于洪水泛滥的报道的,我当时的确被震撼了,因为通过真实的画面就像眼见着水中的人群在挣扎、在呐喊,而他们在滔滔洪水中又是那么渺小,这样的镜头能不令人揪心吗?后来,我每天都在关注着新闻联播,就像关注自己的家乡情况一样。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关键的时刻,人民子弟兵赶到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构筑了钢铁般的长城,在万众一心的口号之下,洪水终于退缩了。我觉得,我们的新闻记者,是通过他们的摄像机镜头,带着亿万观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赶赴那里。我感到了电视画面的特殊的力量,那是其他媒体所达不到的。

金柏良(武警九江支队政委):我刚才听了几位记者介绍他们参加抗洪抢险的经过,谈得更多的却是子弟兵怎么救群众。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作为一个军队政委,在九江发生决堤以后,来的记者非常多,尤其前期没来部队之前,九江武警是充当主力,可想而知,记者大部分跟着我们转。最开始的时候,我对记者的印象不是怎么很好。过去我认为记者就是“四处走一走,手里编编稿,机前稳当坐,形象出去了”。这次在抗洪抢险当中,我们广大官兵认识了记者,我感到在抗洪抢险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就是各大单位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非常感人的。比方说,当我们扛着包在大坝上飞奔的时候,那个堤呀,被水泡了以后,全稀了,就像面糊似的,有不少记者,要以更快的速度跑到我们前面去,然后调过头来拍摄我们的镜头,就在他们调过头的时候,很多记者都摔倒了,我们官兵身上有多少泥水,他们身上也有多少泥水,他们为什么?就是为了抢这么一个镜头。

当我们堵决口的时候,有些记者,在没有救生衣的情况下,跳入洪水当中,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然后把我们整个抗洪抢险的镜头全部拍摄下来。每当我们驾着冲锋舟要进入我们心里都没有数的危险地段去抢救灾民的时候,冲锋舟一停,首先蜂拥而上的就是记者,这时候我心里又犯难,多让上一个记者,就得少救一个群众。再一个,你们这些记者们会不会水呀?有些记者也是敢玩命的。一到关键时刻,他们就站在船头,甚至趴在水中,真不敢想象。所以要救人的时候,冲锋舟上首先挤满了记者,我们就反复解释,船小风大浪急,非常危险,想尽办法把他们劝下来。有时候实在没办法,记者们跟你软磨硬缠,甚至我有时候发脾气,他也跟着你走。当然我们心是沟通的了,知道没有他们,这里情况出不去,怎么给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各级领导提供情况呢?在抗洪的时候,绝大部分记者的表现确实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